缪勒丨和肖邦学琴日记丨朴实无华最难求丨肖邦的体内燃烧着一股艺术圣火。他所讲的每句话都令人赞叹、催人奋进。丨荐书《学生眼中的肖邦》
本书收集并讨论的大量关于肖邦作品的技法、理解及诠释的内容,均来自肖邦学生以及大师本人的日记和口述等第一手来源,通过肖邦学生各自不同的切身感受,传达肖邦独具特色的“呼吸般自然”和“雾一般轻柔”的音乐意境。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m0153056m24&width=500&height=375&auto=0
纪录片:肖邦拯救人生 第一叙事曲
弗莱德丽卡·缪勒丨和肖邦学琴日记
1839年11月至12月,巴黎
10月30日,我和姑妈一起去肖邦当时在Tronche街5号的寓所。我紧张得心怦怦乱跳。呈上推荐信之后,我请求他收我做入室弟子。他非常礼貌但也极为谨慎地对我说:“您和奥地利驻巴黎大使夫人阿波妮伯爵夫人学琴,课程安排在上午。因此,我个人认为,您再跟我学习就有点多余了。”
我马上意识到,他不愿意教我。这太让人伤心了!我连忙说:“我很清楚我还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而且我最想学习演奏您的优美之作。”他说:“咳,如果不跟我学习,就弹不好这些东西,那才可悲呢!”我紧张地说:“我肯定弹不好。”他说:“既然如此,那就请您随便弹点什么给我听听吧。”他这么一说,我立即就不那么拘束了。他帮我把钢琴拉近并问我坐得是否舒服。他让我一直弹到心情平静下来为止。后来,我听见他低声责骂了两句,说我手指太僵便,随后又夸我对作品的理解还不错。
最后,肖邦终于答应收我为徒。他为我安排了每周两个小时的课程。他十分礼貌地对我姑妈说不得,如果由于健康原因而临时改变上课时间的话,他会让他的仆人及时通知我们。他估计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并请我们原谅。
哎,当时他就病得相当厉害:身体虚弱、面色苍白、咳嗽不止,靠服鸦片糖浆和阿拉伯树脂糖浆来缓解痛苦,不时用浸过香水的手帕擦额头。尽管如此,他仍然教得非常耐心而且投入,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热情之至。
每堂课我都要上一个多小时,肖邦的心地真是太善良了!每次都大大延长课时。米库利说过:“肖邦的体内燃烧着一股艺术圣火。他所讲的每句话都令人赞叹、催人奋进。有时上课长达几个小时,直至师生都疲惫不堪为止。”
我感到自己真是太幸运了!每逢周日,我从下午一点开始,直至四、五点才能下课。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他经常亲自为学生做示范,弹得太美了!他不仅弹他自己的作品,而且也弹其他大师的作品,好让学生知道应该如何处理这些名作。有一天上午,他凭着记忆一口气弹了巴赫的十四首前奏曲和赋格。我对这种非凡的记忆力赞叹不已,他却说:“巴赫的作品怎么能忘呢!”然后,他微微一笑忧郁地说:“一年来我没法连续弹上15分钟,我感觉自己的体力和精力都大大衰退了。但是,我还希望身体能有起色,以便即好弹琴,可是……我还是抱有这种希望。”他的德语讲得不错,也喜欢德国诗歌。但是,我们之间用法语进行交谈。
初抵巴黎时,我听说肖邦只让他的学生们弹巴赫、克列门蒂、贝多芬、克拉莫、胡梅尔和莫舍列斯等人的作品,不许弹他自己的作品。这可让我大吃一惊!其实不然,以我自己为例,上课时我不仅要弹希勒、塔尔伯格和李斯特等当代钢琴家的新作。我跟他上头几堂时,他就把他的几首美妙绝伦的前奏曲和练习曲摆在我面前。他的有些作品在出版之前就让我练习。
约翰·尼波默克·胡梅尔(Johann Nepomuk Hummel,1778-1837),奥地利作曲家,钢琴家。少年从莫扎特学习,并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出。1793年到维也纳,从海顿和萨列里学习。1804-1811年曾任埃斯特哈齐宫廷乐长。1819年任魏玛宫廷乐长,同时在欧洲各地从事演出和教学。1837年逝世于魏玛。胡梅尔的创作以钢琴音乐为中心。其作品风格雅致,曲调优美,早期类似莫扎特风格,后期作品较为接近浪漫主义。旋律多用半音变化,富于装饰性。胡梅尔的演奏和创作活动对肖邦,舒曼,李斯特等作曲家都有较大影响。胡梅尔也创作了著名的《小号协奏曲》(Trumpet Concerto),其知名度仅次于海顿的同类作品。
德国钢琴家莫舍列斯曾如此赞誉:“肖邦灵巧的手指如精灵般在乐曲上滑翔,他轻吐出的弱音是如此的 柔和,已不需要壮大的强音去制造对比,在肖邦身上并不需要德国乐队、钢琴家 所擅长的管弦乐队般的效果。 ” 莫舍列斯(Moscheles,Ignaz 1794-1870)是出生于波西米亚的德国钢琴家、指挥家作曲家及教师。他很小就开始学习钢琴,1804-1808 年他师从B.D韦伯(Weber) 学习钢琴,韦伯坚持他应该对巴赫、莫扎特和克莱门蒂进行深刻学习。1808年莫舍列斯迁到维也纳,在那里他跟随贝多芬的对位老师阿尔布雷希茨贝格(Albrechtsberger) 学, 同时也跟随莫扎特的对手萨列里(Salieri) 学习作曲 。莫舍勒斯为钢琴写下了大量练习曲,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他的《24首练习曲》Op.70和《12首性格练习曲》Op.95。《12首性格练习曲》Op.95,是由12首带标题的小曲组成,从中可见莫舍勒斯出色的钢琴演奏技巧和创作能力。
肖邦的作品Op.15的三首夜曲,便是是题献给肖邦的好友希勒(Friedrich Hiller ,1811-1855)的。希勒是身兼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的全能音乐家。当肖邦初到巴黎时,曾拜师卡克布兰纳(Friedrich Kalkbrenner,1788-1849)学习钢琴。希勒慧眼看出肖邦的钢琴技巧早已超过卡克布兰纳,所以经常鼓励他,有时候也捉弄“老卡”一番,以杀杀他的锐气。所以肖邦虽初到人生地不熟的巴黎,但是浓厚的艺术气氛和人情味,却是暂时抚慰他乡愁的唯一凭藉。
西伊斯蒙德·塔尔贝格(Sigismond Thalberg,1812年-1871),瑞士出生的19世纪奥地利钢琴家、作曲家。1826年第一次公开演出,迅即成名。他创作了大量作品供自己表演,主要是各种歌剧主题的幻想曲。同时还结识了肖邦,舒曼,门德尔松等人。1835年塔尔贝格移居巴黎,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引起了李斯特的不安,引发了音乐史上的一次著名决斗。这次竞争一直持续到1843年,塔尔贝格自认失败,远赴美洲演出。晚年他回到欧洲,定居在意大利,并停止了作曲活动。塔尔贝格的作品绝大部分都是为钢琴而作。他的演奏技巧十分高超,在他的作品里也多有体现。他特别擅长用两手大拇指演奏旋律,其他手指演奏高低两个声部的伴奏,听起来就像三只手弹奏的效果。塔尔贝格是歌剧幻想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与李斯特齐名。但他的音乐基本只停留在外在的表现上,缺乏内涵,因此现在基本乏人问津。
我在场时,肖邦常常即兴演奏。有一次,他弹得那么忘情,简直如入无人之境。忽然,他的仆人轻手轻脚地走进来,把一卦信放在钢琴谱架上面。他气得大叫起来,再没有弹下去,而且头发居然“唰“地一下就竖了起来。这件事情讲起来好像有点儿神乎其神,但确实是我亲眼所见。
肖邦的演奏,气韵之高雅、格调之优美,简直无与伦比!不论是在三角大钢琴上用力弹,不是在立式小钢琴上轻轻奏,美妙的琴声仿佛都在歌唱。他费尽心血教学生掌握一种连贯式的、颗粒清晰的弹奏方法。他最严厉的批评就是:“把两个音连起来弹都不会!“他要求把节奏控制得非常恰当,他最讨厌弹得慢吞吞,讨厌人家弹rubato(自由速度)不得要领;弹ritardando(渐慢)过分夸张。遇到这种情况他会说:“您就请坐吧!”嘴角略带讽意。他运用踏板的技艺超绝。对滥用踏板之人,他会提出极斯严厉的批评。他常说:“想学会踩踏板,得练一辈子。”
当我弹奏他题献给李斯特的那首C大调练习曲(作品10号第1首)时,他指点我:一来要在每天清晨练习,二则要弹得慢一些,他说:“您现在练它最合适不过了。如果您能像我一样理解这首作品,那么您的双手就会非常放松,和弦弹得就像击弓一样有把握。可惜,我教学生掌握这个要领十分困难,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有一次,肖邦向我谈起1834年5月他和门德尔松、席勒在德国旅行时的情景,他说:“我们受到了非常热情的款待。当我被介绍给大家时,有人问:‘您大概就是那位钢琴家的兄弟吧?’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于是,我说我就是,并向他们描述一番我的兄弟如何人高马大,力气非凡,长着一对黑眼睛,天赋一双巨手……”其实,认识肖邦的人都知道,他弱不禁风,手型纤细修长。这个幽默段子可真够逗的!
李斯特结束了一场漫长的巡回演出,刚刚返回巴黎就于1840年4月20日地埃拉尔音乐大厅举行了一场公开演奏会。像往常一样,他的演出非常精彩。次日,我去告诉肖邦演奏会的情况,他因为身体不适未能出席。
他向他描述了李斯特在演奏过程中如何控制自己情绪并极其平静地处理了所有的技术难点。他赞同地说:“如此说来,我的看法还是对的:朴实无华最难求!弹了大量的练习曲来解决各种技术困难,其目的就在于追求朴实无华这一艺术的最高境界。它使人神往、令人心醉。谁想走捷径谁就永远攀不上顶峰。不能本末倒置。成功的背后是无数艰辛的付出。当然这也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接着他又说:“我没能出席这次音乐会完全出于健康原因。我的身体太坏了,实在没有办法!这儿的事情总是乱糟糟的,找不出一点空余时间。我多么羡慕那些身强力壮又无杂事烦扰的人啊!这事一想起来我就生气。我连生病的时间都没有!”
1840年底至1941年初,巴黎。
12月20日。晚上,我将演出肖邦的降B小调第二钢琴奏鸣曲。上午,我先在他面前预演一遍。我紧张得要命,自然弹得很不好。他问:“今天您怎么弹成这样?”我说我害怕。他严肃地、甚至有点严酷地问:“为什么?我个人认为,您平时弹得还是很不错的。您自己好好想想吧,怎样才能把这首乐曲弹得比别人更出色?……”他的一番话使我恢复了自信与平静,而且激起我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我很幸运,晚上的演奏,不仅肖邦感到满意,而且也博得了观众们的喝彩。
这年夏天,肖邦没有离开巴黎去乡下度假。我跟他学琴足足有18个月啦!如果能够继续下去该有多么幸运与愉快啊!可他却不这样认为。他说我该回国继续独立练琴,而且要坚持演出,在舞台上好好磨练自己。临别的时候,他赠给我两份手稿,一份是升C小调练习曲【op25 no.7,这是一首著名的三度练习曲。它带有忧郁的情绪,很象是一首“悲歌”。】,一份是E大调练习曲【op10 no.3 】,都是题献给李斯特的。他还说,在乡下度假期间要写一部作品题献给我。
肖邦练习曲《离别》Op.10 No.3 E大调 郎朗
1844年底至1845年初,巴黎。
1844年底,我再次来到巴黎。我发现肖邦的身体比以前大有起色。他的朋友们都希望这次他能完全康复。他曾答应题献给我的作品A大调音乐会快板终于出版了,我的喜悦无法言状。我给他演奏了这部作品,他非常满意。事先,已经有人告诉他我在维也纳的演奏会很成功,他非常高兴。他还热心地介绍我认识一些巴黎音乐界的朋友,其中有奥别尔、加列维、弗兰科姆、阿尔肯等。
1845年2月,我必须返回维也纳了,因为学生们等着我回去教课。告别时,肖邦对我说,他可能会去维也纳访问,我决定一年半以后再回巴黎跟他学习。他的教诲对我来说实在太宝贵了。!